【宋朝钓窑与定窑收藏经典】
“钧窑”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,窑址在河南省禹县,古属钧州,故名钧窑,创烧于北宋,盛于北宋晚期,“钧窑”属北方青瓷系统,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,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,釉中有“蚯蚓走泥纹”的曲折线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。“钧窑”用的是一种乳浊釉,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铜元素,当时烧成技术较为熟练,然而,铜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时窑内气氛十分敏感,稍一偏离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,这种“窑变”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,故有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之说。
“定窑”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,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(原属今定州市)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,故名“定窑”, 据《曲阳县志》载,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,官府曾在此设官收瓷器税;但据调查,早在唐代这里已烧白瓷;至宋代有较大发展,除烧白釉瓷器外,还烧黑釉、酱釉和绿釉等品种,文献称为“黑定”、“紫定”和“绿定”。